“三个不相信”英雄宣言跨越时空传递奋进的力量

发布时间:2024-06-05 00:03:10 来源: sp20240605

阵地上,焦黑灰烬飞溅起来,像一张张巨网瞬间把人淹没。白色的积雪、殷红的血迹,与倒下的躯体杂糅在一起。

灰色天际,一架架幽灵般的飞机投下炸弹,烈焰吞噬着地面的一切。不远处,数辆坦克一字排开,敌人的步兵倚仗坦克掩护,疯狂射击,一步步逼近。

“轰——”一声巨响,又一名战士倒下了。“手榴弹,谁还有?”硝烟中,一名脸膛被炮火熏得黢黑的中国军人发出怒吼。然而,阵地上却格外安静——除了他,其他战士都已牺牲。

他掰开牺牲战友死死扣着的手,拿起炸药包,猛然跳出工事,将自己化身最后一颗子弹,义无反顾地扑向敌群。冲天火光散尽,一个残破的笔记本上显现出这样几行带血的字迹:

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,

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

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!

这是曾经火爆全网的电影《长津湖》中,一个让观众禁不住潸然泪下的片段,艺术地还原了抗美援朝战场上,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0军58师172团3连3排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.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阵地,顽强打退美军8次进攻,誓死不让敌人越过阵地南逃的历史。战至最后一人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,就是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、追授“特级英雄”称号的3连连长杨根思,后来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“杨根思连”。

“敌人腐烂变泥土,勇士辉煌化金星。为什么战旗美如画?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……”时光荏苒七十余载,杨根思的战斗故事依旧直抵人心,振奋精神;“三个不相信”跨越时空而不朽,成为人民军队英雄宣言的一个璀璨篇章。

一、读懂老连长的故事

豫中大地,初升的太阳为杨根思雕像披上一层耀眼的光芒。又是一年新兵下连,陆军某合成旅“杨根思连”的官兵在老连长雕像下整齐列队。

看着老兵呼喊“三个不相信”英雄宣言时一起一伏的胸腔、憋红的脸颊,新兵郭孟祺一时不能理解:“有必要这样吗?”他的这句小声嘀咕,引起新训班长林思琦的注意。

杨根思雕像。“杨根思连”供图

看着眼前这张稚气未消的面孔,林思琦想起自己还是新兵时,也曾不理解连队开展的这些“仪式感”教育。包括他在内,不少新兵起初都把这些事情看作班长安排的一项任务,也时常就把班长“惹毛”了:老连长的事迹记得不准确,唱连歌没有气势,呼喊“三个不相信”英雄宣言随大溜不上心……

然而,“杨根思连”毕竟是英雄连队,充盈在日常训练、生活中的英雄气,让林思琦很快意识到“三个不相信”到底意味着什么。

一次“杨根思连”参加实兵对抗演习。行军途中,一道反坦克壕挡在步战车前。

让林思琦没想到的是,班长没有选择绕行,也没有申请工程机械支援,而是在安排好警戒力量后,直接下达了“填平壕沟”的命令。

不到10名战士,仅有4把长锹1把镐,怎么能完成这项使用工程机械都要10多分钟才能完成的任务?

只见班长指挥大家将步战车上的空弹药箱扔到反坦克壕内,然后大家开始向壕沟内填土。林思琦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,能快点把反坦克壕填平。

一个缓坡很快完成,步战车顺利通过,第一个抵达“敌”指挥所地域,取得了战斗胜利。

林思琦真正的思想转折,发生在2016年“杨根思连”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。

武装分子准备攻击维和营地的消息突然传来。林思琦与7名战友在营区外围防线担负阻击任务。

掩体后,神经紧绷的林思琦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:“如果我真的牺牲了,我的父母怎么办?”

旁边的战友说道:“当年老连长坚守小高岭,保护的是中国人民、朝鲜人民。今天我们也要坚守好自己的小高岭,保护战友,保护联合国任务区内的难民。任务都是一样的。”

战友的话点醒了林思琦。跨越时空的两个场景重叠在一起,让他一瞬间读懂了老连长的故事。一股力量涌上心头,他将自己牢牢钉在阵地上,紧盯前方。

连队宿舍里老连长的床位,笔记本上印着的“三个不相信”英雄宣言,连歌里唱的老连长的事迹与精神,执行大项任务前后向老连长雕像做的汇报……这些每天都在进行的传承教育,在此刻完成了关于传承的真正闭环。

杨根思的床铺。张诗梦 摄

二、这就是“杨根思连”的兵

在“三个不相信”英雄宣言教育中心,有一张杨根思当年的观礼证。这张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卡纸,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开始褪色。但是,上面的国徽、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等字样足以证明它的“含金量”——1950年9月25日,杨根思光荣出席全国第一届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,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。

杨根思参加全国首届英模大会时的各种文件。张诗梦 摄

翻看“杨根思连”的《功模档案》就会发现,杨根思的战斗经历颇有些时下的“网络爽文”配置:

杨根思,1944年参加新四军,首战桃花山,一人当先,拔掉火力点,成为战斗模范;1946年围歼泰安守敌,18颗手榴弹显神威,第二次成为战斗模范;郭里集战斗中,连续3次送拉雷上前线,被同志们誉为“爆破大王”;1947年齐村战斗,勇炸碉堡,只身俘敌近一个排;1948年淮海战役,杨根思率领一个加强排,以少胜多,拔除敌阵,成为“华东三级人民英雄”……

战场上,杨根思多次主动请缨抢任务,有一种“有我无敌”的拼搏精神。他曾在战斗中坚决表态:“请求组织批准我牺牲,这次再炸不掉,我就不回来,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!”

70多年过去了,“杨根思连”的新一代官兵相信,时间在变,战场在变,但关键时刻,他们像老连长那样生命不息、冲锋不止的战斗姿态不会变,有我无敌、血战到底的战斗精神不会变。

“杨根思连”的兵,有血性!

2016年执行维和任务期间,在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爆发激烈交火时,原本不用参加当日执勤任务的杨树朋主动找到连长说:“我是一名15年的老兵、11年的老党员,在这个节骨眼上,怎么能够待在后方?我必须要上!”已经执勤一整天的李磊也主动向班长请缨,要求继续留在一线,就这样从早上7时到18时,连续奋战11个小时。

他们和战友在这条头顶子弹密集飞过、附近炮弹四处乱炸的生死线上坚守战位,直至倒在异国他乡的维和战场。像老连长那样,他们用生命践行了“人在阵地在”的铮铮誓言。

“杨根思连”的兵,勇冲锋!

一次,实兵对抗演习刚开始,“杨根思连”二排就遭遇“战斗减员过半”的情况。此时,正面之“敌”数量突增,进攻完全受阻。

要不要请求支援?战士李伯利说:“排长,我们能打进去,任务一定能按时完成!”

“五班跟我来!”李伯利一声令下,带3名战士冲出去从侧翼突破,最终打开一条进攻通道。

“战场上,不能只靠友邻、干等支援。我们是英雄连队,要像老连长那样,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!”李伯利坚定说道。

战斗小组进入堑壕搜索残敌。季鹏 摄

2016年7月,连队选派陆亚东参加国际军事比赛“炮兵能手”竞赛。开赛前一周,意外来临,主办方通知改用国外装备,而这种型号装备陆亚东从未见过。

7天时间里,陆亚东每天除了吃饭、睡觉,全身心“泡”在训练场里。腰酸背疼的时候,自己揉一揉;手上长满血泡,咬牙忍着。最终,他把火炮操作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45秒。决赛时,共5个国家的选手参赛,陆亚东是唯一一个4发全部命中的射手,被国际军事比赛竞赛委员会评为“最佳火箭筒手”。

走出国门,陆亚东自信:“‘杨根思连’的兵就没有打不赢的仗。”

“杨根思连”的兵,肯奋斗!

2019年10月1日,天安门城楼前,“杨根思连”的战旗在百面战旗中高高飘扬。付东旭手执战旗,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。

回想起在阅兵训练基地的日子,气温近40℃的训练场上,练军姿一站就是4小时,汗水从胸背流到裤脚,军装上多处结出白渍;练眼神,比过班里所有对手,几乎可以1个小时不眨眼……

两个月训练结束,付东旭的队列位置从第二排调整为方阵排头兵。

一次,旅里组织狙击手集训,身为普通装甲步兵的陆肖肖主动请缨,决心和侦察分队的特战队员同台竞技。

抱着为连队拼第一的信念,他创新设计了一套训练方法:为了训练呼吸稳定性,先全力冲400米,紧接着完成穿针引线;为了练眼力,向炊事班借来大米、小米、红豆、绿豆等混在一起,再把目标快速挑出来;为了提升据枪稳定度,先闭上眼睛,然后五六秒后睁开眼睛检查准心有没有偏离……时间长了,大家都知道这个“杨根思连”来的“拼命三郎”,想要把这帮侦察兵挑下马。

一个多月的集训,陆肖肖一刻也不放松,最终取得了综合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。

任务越重越兴奋,困难越大越来劲。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赋予这支英雄连队直面挑战的勇气,淬火历练的过硬本领奠定了这支功勋连队战胜困难的自信。

三、历经七十余载的不绝回响

1950年11月29日,“特级英雄”杨根思的生命定格在长津湖畔1071.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,年仅28岁。从那时起,“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,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”的英雄宣言,永不磨灭。

纵使时光流转,信仰的力量始终雄浑。

执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蔡旭哲说:“‘三个不相信’,正好说到我的心里去了。”回看他的成长之路,写满对这种精神的传承作答。

整整36年,最美退役军人何健忠一手抓邮路建设,一手抓扶贫做好事。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?何健忠说:“杨根思的‘三个不相信’始终激励着我。”

2021年,河南遭受暴雨洪涝灾害。7月25日,杨根思生前所在部队官兵驰援郑州。支援任务完成后,官兵们在借住的郑州市第73中学教室黑板上留下新时代的英雄宣言:“你们负责好好学习,我们负责保家卫国。”

“最美黑板报”瞬间冲上热搜,感动了全社会。

故事还未结束——这年8月30日,郑州市第73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代表来到连队驻地,感谢部队官兵的无私援助,并将官兵临走时留在第73中学教室的“最美黑板报”做成画框,回赠给部队官兵。

“最美黑板报”画框。“杨根思连”提供

“解放军叔叔,你们在郑州抗洪时留下的‘最美板书’将永远激励全校师生,你们是我们心中最崇拜的人……”在深入了解杨根思的英雄事迹后,孩子们的人生底色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“三个不相信”英雄宣言,不只是一代代“杨根思连”官兵传承红色血脉的坚定信念,更在不同的时代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以激流勇进、披荆斩棘的奋斗姿态,迎难而上、攻坚克难的血性担当,战胜一切困难,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。

越是困难,斗志越高、干劲越足!过去,现在,乃至未来,我们的耳边始终有着“三个不相信”的不绝回响。(张诗梦 李先慧 陈森军 郭峰)

(责编:陈羽、唐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