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用专业所学,为农业现代化作贡献”(“我是党员,我在岗位”)

发布时间:2024-06-05 06:37:41 来源: sp20240605

  曹立新在柑橘种苗大棚里做记录。   郑家裕摄

  曹立新(右)在柑橘基地里给农民做技术指导。   郑家裕摄

  初夏午后,走进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的柑橘基地,热气扑面而来,阳光透过大棚薄膜照在人的身上,仍然是火热的。曹立新戴着草帽,腋窝夹着剪枝剪刀,认真观察着柑橘种苗,随后便在手中的工作本上记录下这些种苗的生长情况:罗浮金柑,已有红蜘蛛危险,目前无柑橘凤蝶、玉带凤蝶危险……

  曹立新是秭归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主任,2012年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,一头扎进秭归大山的柑橘园。“我的父母都是农民,我从小就对农业感兴趣,高考填志愿时,首选的就是农学相关学校和专业。”曹立新说,“大学期间光荣入党,进一步激发了我的使命感——用专业所学,为农业现代化作贡献。”

  曹立新到秭归县报到的第二天,就带着行李前往深山的柑橘种苗繁育基地工作,跟着老师傅学习培育各类柑橘种苗,这一干就是6年。“虽然我是大学生,在学校学了不少专业知识,但是老师傅常年深耕田野,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遇到问题了,我就向这些‘土专家’请教,以便开出‘好方子’。”曹立新说完,就往基地深处走去。

  在农田里与柑橘打交道10多年,曹立新对大多数柑橘已了如指掌,很多时候只需看一眼,就能知晓柑橘的生长情况。曹立新指着基地里的柑橘种苗继续说:“它们就像我的孩子,在肥水、越冬等方面,都需要精细化管理。”

  临近下午两点,天气越来越热,豆大的汗水不停地从曹立新的脸上直往下落。记录完种苗的生长情况后,曹立新又拿起剪枝剪刀,娴熟地找到种苗上需要修剪的枝条,伴随着“嚓嚓嚓”的声响,许多种苗已被修剪完毕。

  眼里看到的是种苗,心里想着的是群众。曹立新说:“为公益、为人民,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橘农的利益最大化、损失最小化,潜心钻研、久久为功,这是我对自己职责使命的理解,也是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自觉认知。”

  日常工作中,曹立新经常收到橘农的各种咨询电话和信息。根据他们发来的照片和描述,如果是他了解的病虫害,他就会第一时间在线上给出解决方案。对于一些紧急或者罕见的柑橘病虫害,他就直接开车到田里,和橘农共同找出病因。

  除了繁育柑橘种苗,曹立新也会努力寻找一些本地的柑橘良种,进而培育出特有的柑橘品种,拓宽市场,增加农民收入。为了找到这些新品种,他走遍了秭归县的每一个村落、每一片柑橘园,在大山里经常一待就是几天。

  2017年,曹立新和团队在秭归县归州镇向家店村发现了一种棕色果皮的脐橙。曹立新和专家将新发现的橙子命名为“宗橙”。宗橙也成为秭归县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标志性产品。“这个品种的橙子经济价值很高,我们下一步将解决它落果多、果实小、色差大等问题,争取推广给更多的橘农种植。”曹立新说。

  长年在外做研究,风吹日晒,曹立新看起来比同龄人显大,但每每看到黄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,看到橘农丰收的喜悦,他总会说: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是农民的孩子,为农民做事再苦再累也心甘。”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5月28日 18 版)

(责编:赵欣悦、袁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