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(推动高质量发展·权威发布)

发布时间:2024-11-15 15:17:33 来源: sp20241115

  4月3日,国务院新闻办举行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天津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。

  今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考察调研,希望天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,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,勇担使命、开拓进取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。

  天津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张工表示,天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,深入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、港产城融合发展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等“十项行动”。

  “稳”的质效进一步提升,“进”的动能进一步积累,“好”的预期进一步显现,天津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。2023年,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.3%,经营主体增长了7.9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。

  聚焦同城化一体化,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

 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。“这10年来,天津始终围绕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,主动办好协同融入的事,扎实办好自己发展的事,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、京津同城化。”张工表示。

  经济上,产业间配套、物流间合作等方面的市场化合作不断拓展;科技创新协同上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之间的互动赋能不断增加;生态治理上,三地联防联建联治在标准、举措上不断加深协同;公共服务上,三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、公共教育合作深化、社保卡“一卡通”等举措极大方便了三地群众。

 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天津将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,主动服务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、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。

  天津将深化三地间公共服务“软联通”的举措,强化教育医疗、社保养老、文商旅、交通等领域合作,提出更多“同事同标”事项。在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融合发展上,天津将更加重视和培育科技服务业的发展,发挥市场化科技服务在成果转化上的独特作用,做好科技服务业的“大协同”。在主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程中,天津将更加注重市场化配置引育资源要素。

  同时,天津将发挥好天津港北方航运枢纽的作用,在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进程中,着力培育提升航运服务功能。

  天津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刘桂平介绍,为了更好服务北京和雄安新区,天津港在京专门设立了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,在雄安综合保税区也设立了服务中心。目前,天津港已开通44条海铁联运通道,覆盖京津冀及三北地区,2023年运量达到122.7万标箱。

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是个新起点。“我们将在举措上更加务实精准,持续在机制上、平台上、路径上、共享上找抓手求突破,更好拓展服务区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。”张工说。

 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  2023年5月,天开高教科创园正式开园,目前已注册1500多家科技型创新企业,引入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机构225家。

  “天开高教科创园由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所名校名称组合命名,寓指‘天工开物’,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开创更多的科技创新新生事物,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物,让城市和大学、创新和创业相互滋养、相互赋能。”张工介绍,天开高教科创园已在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合成生物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精密测量以及脑机工程等领域,初步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。

  下一步,天津将围绕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、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圈的定位,在政策服务、科技服务、专业服务上下功夫,不断推动天开高教科创园提质发展。

  “我们将推出天开高教科创园扶持政策2.0版,也会出台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,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。”刘桂平介绍。

  天津拥有3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7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、28家单项冠军企业,还有253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近年来,天津还引育了清华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、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、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。通过组建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,天津链接了高校院所100家、院士专家75位、领军企业家1700位,汇集工程师3.5万名。

  “这些都为推进产业焕新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,接下来也将会发挥更大作用。”天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戴永康表示,天津将在主导产业、传统产业、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4个方面加力,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以产业创新增强发展动能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”

  与此同时,天津还将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和制度型开放,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,壮大民营经济。依托港口、综合保税区、自贸试验区及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优势,加大制度型开放试点探索力度。

 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,保障居民安居乐业

  天津坚持以文化人、以文惠民、以文润城、以文兴业。

  “河海相交、九河下梢的独特地理环境和近代以来的风云际会,共同赋予了天津‘多元包容、融通和谐、开放创新’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。”天津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沈蕾表示,天津将扎实做好历史文化街区、历史风貌建筑、非遗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,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,做大做强天津文艺品牌、文学品牌、文旅品牌、文创品牌、老字号品牌,多维度多渠道讲好“天津故事”。

  “经济发展、城市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居民生活得更美好。”张工说,天津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,持续推动政策向民生领域聚焦,让服务向民生领域覆盖,让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,下大力气抓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。

  在教育医疗方面,天津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,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,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优质、高效、可负担的医疗健康服务。在“一老一小”方面,进一步培育“津牌养老”服务品牌,推进7类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,持续实施儿童健康提升计划,强化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。在社会保障方面,挖掘拓展岗位资源,支持灵活就业,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。

  今年,天津将再提高门(急)诊报销最高支付限额1000元,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(间),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000套(间),实施7个城市更新项目和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,启动27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,计划完成燃气管网改造623公里、供热管网改造150公里、供水管网改造30公里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4月04日 02 版)

(责编:袁勃、赵欣悦)